“2020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结果发布
2021-03-02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对我国各行业造成巨大影响,文化产业更是首当其冲。在疫情之初,大量文化企业现金流遭遇严峻考验,部分文化企业面临破产危机,产业整体遭受重创。虽然后期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进展,但由于没有彻底消除,进入常态化防疫阶段,文化产业到现在仍然没有完全恢复元气。不过也要看到,疫情使线上文化消费、“互联网+文化”产业实现了逆势快速增长。
同时,2020年是中央高度关注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年。自1月下旬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等国家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产业,给予税收减免、信贷支持、房租减免等殊性扶持政策。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调研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1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系统部署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此外,2020年既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又是“十四五”谋划之年。“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繁荣发展,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业态迅猛发展,产业融合深入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将沿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制的蓝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站在当前这个承上启下的时间节点,我们需要准确掌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和发展态势。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文化产业到底造成了多大影响?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创新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多大的驱动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哪些成绩,又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力求通过指数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人大文化产业研究院本着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使命感,对文化产业进行长期深入研究,持续10多年发布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这是第11次发布,希望通过指数客观反映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体系由产业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三个分指数构成:生产力指数是从投入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的主体、人才、资本等要素;影响力指数是从产出的角度来评价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驱动力指数是从外部环境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创新环境。在3个一级指标下,设有8个二级指标、161个测度变量。
遵循系统性、实时性和前瞻性的原则,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本年度的指标体系做了三个方面的优化:一是新增了文化企业合法诚信度、资本活跃度、投资吸引力、创新成效、融合能力等指标,更加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文化新业态发展成效以及资本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和趋势;二是扩大了数据来源,更大力度使用大数据手段,由原来的国家统计局数据和调研数据,调整为大数据加上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总局的客观统计数据,通过大数据,我们关注了超过1万个维度的文化产业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得出指数结果;三是细化了评价对象,由原来的只发布省级文化产业指数下沉到区县一级,更加关注区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从而加大对基层文化产业发展的监测。
新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将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评价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为我国各省市、区县在政策与实践层面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本次“2020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发布的内容包括:“2020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资本活跃度指数”“投资吸引力指数”以及“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本年度综合指数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浙江、广东、上海、山东、江苏、湖北、河南、四川、安徽。北京在十三五期间连续5年保持第一,浙江连续三年位列第二。北京、浙江、广东、上海、山东等省市位列第一方阵,产业生产力底数大,影响力和驱动力表现均同步强劲,发展的稳定性很好。排名进步较大的省份有湖北、重庆、黑龙江,其中重庆在产业驱动力上明显提升,较2019年排名提高了四名;黑龙江在资本活跃等方面有突出表现,较2019年整体排名提高了五名;湖北在近三年内首次进入前十。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均衡度有所提升,江苏、河南、安徽、四川四省变异系数较小,均衡度最高。生产力分指数,是从投入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的企业主体、文化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情况。本年度生产力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广东、浙江、北京、山东、上海、江苏、河南、四川、河北、福建。广东省排名第一,文化产业发展底数很好,截至2020年底,广东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位列全国第一;浙江文化企业超过40万家,超过北京和广东,成为全国文化企业数量最高的省份;北京文化企业注册资本超15万亿元,高居全国榜首。影响力分指数,是从产出的角度,围绕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进行产业评价。本年度影响力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湖北、河南、贵州、安徽、海南。北京影响力指数排名第一,其中北京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数据位列榜首。上海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达1.2万亿,位居第一,影响力排名第二。前四名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个省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表现显著,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文化企业30强、旅游集团20强等指标中,四地的总数均超过了50项。驱动力分指数,从外部环境角度,围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驱动力、公共支持力和创新持续力。本年度驱动力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为:浙江、北京、广东、上海、山东、江苏、湖北、河南、重庆、四川。浙江驱动力指数排名第一,主要是其在知识产权方面表现比较突出,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数量排名全国第一,截至2020年底,文化产业专利数量超过12.9万件,后续创新持续动力较强;北京驱动力表现稳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商标数超过70万个,超过该项第二名近30%;重庆跻身驱动力前十名,在文化融合等方面表现不俗,文化新兴业态企业数超过2.2万家,同比增长23.7%。资本活跃度指数,是指该省市2020年文化企业注册资本净流入量与现存注册资本总量的比值,经过标准化处理,并选择2015年作为基期得出的指数。根据上述思路,本次资本活跃度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黑龙江、重庆、江苏、山东、海南、陕西、广西、山西、天津、湖南。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背景下,各地的资本活跃程度也产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黑龙江省和重庆市在此方面分别居于全国第1名和第2名,江苏、山东也有很好的表现。其中,黑龙江2020年文化企业新增注册资本是2019年注册资本基数的1.5倍之多,重庆新增注册资本也超过2019年注册资本1.1倍。同时,大数据显示,去年以黑龙江、海南、广西为代表的边疆地区的文化产业资本活跃度非常高。投资吸引力指数综合考虑了省市文化企业吸纳投资总次数及总数量,该指数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投资者对该地区文化产业的青睐程度,并体现跨省的投资吸引情况。本次投资吸引力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北京、西藏、江西、山东、四川、湖北。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北京是跨省吸引投资的热点地区,其中浙江吸引投资次数达到83万次位列第一,广东吸引投资次数达到62万次。随着资本的注入与投资吸引能力的提升,这些地区的居民将享受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是构建文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助推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抓手。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验收和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评审工作,目前全国共有4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为了更好地跟踪和评价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真正发挥对我国其他文化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人大文化产业研究院构建了“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将择期发布“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数”。“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围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产业集聚、政策服务、创新持续、示范引领6个一级指标展开,一级指标下共分为20个二级指标。其中,社会效益包含社会责任、从业人员、纳税、合法诚信经营等指标;经济效益包含企业收入、文化企业收入占比、企业收入增长等指标;产业集聚包含企业数量、文化企业数量占比、龙头企业数量等指标;政策服务包含公共服务活动、公共服务效能、政策支持等指标;创新持续包含知识产权、高新企业数量、文化新业态等指标;示范引领包含宣传推广、获得奖励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