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文:紧抓制度建设 发挥头雁效应
2019-10-1810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繁文博士在《中国文化报》发表题为《紧抓制度建设 发挥头雁效应》署名文章,以下是文章全文。
当前,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因素很多,既有历史遗留问题、管理者思想认识不到位等主观原因,也有政策供给保障力度不足、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等客观原因。
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需要好的环境作支撑。而现实情况是,在健全政策制度供给方面依然存在不完善、交叉重复、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这就使文化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遭遇较强的外部“摩擦力”。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但大部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都是在从事具体的实际操作、营销服务,具备文化企业管理才能的管理人才并不多,甚至许多文化企业管理人员都缺少将专业与市场、企业管理融会贯通的综合性管理能力,导致文化企业“重业务、轻管理”“重收益,轻人才”等问题经常发生,与现代管理制度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要求,立足于推动文化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应从以下 4 个方面着力推进我国文化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做好顶层设计
按照“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和“以社会效益为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方针,全面做好文化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划指导。
对于国有文化事业转企改革和国有文化企业,应在健全“三会一层”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和社会意识形态属性,将国有文化企业“党的统一领导”与国有文化企业“董事会具体决策领导”有机融合、将股东会与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职能有机结合,保持国有文化企业的政治本色和正确方向,建立起管理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内部控制、风险防范、选人用人、财务预算管理等一整套管理制度,明确国有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促进平等竞争,提高管理效率。
对于广大非国有文化企业来讲,要坚持引导与帮助相结合,大力开展非公文化企业党建工作,将党的领导通过组织建设的形式贯穿到非公有文化企业中去,确保文化企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文化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要充分厘清政府与市场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发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弥补市场失灵的职责,做好服务文化企业管理与发展工作,营造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良好氛围。
要大力支持文化企业特别是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创造创新,用创造性的方法、创新性的思想和模式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难题。要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宏观调控工具,做好防止垄断竞争、鼓励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文化企业兼并重组等服务工作,加快打造一批优质的骨干文化企业,发挥它们在管理上、机制上和市场开拓上等各方面的头雁效应,带动文化企业发展壮大。
同时,通过“放管服”改革与加强管理有机结合,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文化市场,促进文化要素和文化产品、服务的顺畅流通,增强文化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与坚定信心。
加强制度建设,为文化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提供保障
要进一步加强制度整合,改变目前“管理多头、目标多点”的制度供给现状,确立以党委宣传部门为牵头单位、以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文化企业发展部际联席会,定期研究文化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及经营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整合,筛选合并重复政策,清除不必要的政策,减少政策交叉。
要根据文化企业不同属性因企施策,对国有文化企业,强调政策执行刚性;对非国有文化企业,要重在引导,激励他们自我规范。要加快文化企业“黑名单”和信用体系建设,对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违信失信行为的文化企业要及时纳入“黑名单”和做好诚信记录,形成文化企业“自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市场主体。
强化人才培养,做好文化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建设的智力支持
要全面贯彻落实“ 党管干部 、党管人才”政策,充分运用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资源、大中专院校平台和市场化人才培训机构,加强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训。要建立文化企业人才培养培训专项资金,保障人才培养经费需求。
考虑到文化产业社会意识形态和产业形态的双重属性,还应建立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资格审查机制,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进行政治思想审查。要建立文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资格准入机制,对从事文化企业管理的高级人员定期组织资格考试,考试内容除了专业技能测试外,还需要重点测试企业管理知识与技能、政治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