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2019年第一期培训:新文旅项目投融资模式及如何借助资本升级
2019-01-10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开展了新年第一期内部学习培训。本次培训聚焦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邀请到左驭资本合伙人黄静女士担任授课嘉宾,她分享了题为“新文旅项目投融资模式及如何借助资本升级”的精彩内容。
黄静女士分三个部分展开演讲,文旅产业投融资现状、产业基金的基本要素与投资策略分析、旅游产业投资的五大逻辑。
文旅产业投融资现状
产融结合的发展趋势。这是资本和实业结合的时代,只有产融结合才能撬动更大的市场。本着产业为本、金融为器的原则,一方面产业是基础平台,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成长和扩张;另一方面金融只有和产业融合、深度绑定与协同,才能真正产生放大效应,将自身的资金优势发挥到最大。
旅游投资持续升温,产业基金渐成主流。2017年旅游业投资突破1.5万亿元,其中90%投资集中于目的地景区。据预测到2020年,旅游业投资将达2万亿元。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126支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超过6000亿元。
文化、生态、乡村成为旅游投资的热点与关注点,优质景区、目的地成为热门投资标的。2016年全国旅游投资资金流向旅游景区项目占比近57%;投资业态占比中,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分别位列前三,三者共同占比接近66%。
消费升级催生生活方式异地化。旅游已成为一种载体,涵盖了旅行、娱乐、购物、交通、商业、养生、情感、住宿、研学、探奇、休闲等多种行业,文旅大消费的本质是不断升级的本地生活方式的异地化。
产业基金的基本要素与投资策略分析
产业基金的基本定义
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
通过引入基石投资人、政府引导资金、战略投资人、其他投资人等多个LP,以双GP模式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优质目的地类投资项目与文旅板块优质流量、内容类股权投资项目。
基金运作的总体原则
把控四大环节,即做好募、投、管、退的顶层设计和全流程有效把控。一支优秀的产业基金,不是简单的资源并购重组、募资融资平台,而是应该立足在创造性地满足政府、投资人、项目方、管理人等各方诉求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基金的投资策略
产业基金投资标的核心要素包括资源、市场与空间。其中资源要着重考虑核心资源的禀赋、资源综合配套性、资源产权是否清晰与合规;市场则要考虑基础市场规模、区域经济环境、区位交通环境、项目品牌口碑;空间要考虑物理空间增量、产品消费增量、市场增量、交通红利等方面的优势与缺点。
基金项目筛选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筛选评价中要考虑生态环境、地理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人文历史5个方面,并在筛选过程中因地制宜,赋予不同指标不同权重。进一步的拓展条件包括住宿条件、产品拓展、合作伙伴与产权清晰四个方面。
旅游产业投资的五大逻辑
一是用旅游产业基金提升目的地资金使用效能。当下“互联网+旅游+金融”产业格局逐渐形成,旅游产业基金模式成为主流。地方政府、国企资源运作市场化,政府在旅游方面的投资,大部分已开始由此前的资金拨款转变为市场化下的基金投资。立足于有效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示范作用和杠杆放大效应,以市场化手段和专业化运作促进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形成更为高效、更市场化的投资运作机制。
二是轻重资产协同模式。重资产为平台,以资源为中心,进行投资建设与金融支持,注重开发能力;轻资产为内容,以团队为中心,开发内容资源与客户圈层,偏重运营能力。通过长时间的储备形成内容资源包,在进行重资产开发建设时,选取合适的资源包导入,构建轻重资产协同发展模式。
三是长短周期兼顾开发。短周期项目基本特征是用地成熟、特色集聚、周期在1年以内,通过成熟并购等方式打造短线爆品、小而美的项目。长周期项目的特征是梯度供地、周期在1-8年,通过整体开发与逐步培育的模式,打造内容多元的综合产品。长短周期结合开发有利于保障项目投资的退出风险,同时在目的地形成瞬时打法与战略发展的协同。
四是存量增量并举发展,存量优先。存量方面,大量的4A、5A级等高品质景区存在客源结构待优化、时间效率待发挥、功能业态缺位等问题,可以通过植入新内容、导入新客流、提供新服务实现营收持续增长。增量方面,在大旅游目的地周边可形成协同发展的新景区、新景点,共享基础设施配套,共享大目的地客流,共同助力大目的地持续成长。
五是资本注入前的三项准备:定内容、估规模、找合作。定内容即进场目的地先看旅游产品的匹配度,明确未来导入的内容资源包。估规模是指根据内容与空间以及当地属性,判断项目总的投资规模区间,与一期需投资规模。找合作是指尽量找在文旅业务上具有高度协同性或在战略发展上具有高度匹配度的资金合作伙伴。
演讲结束后,研究院团队结合做过的项目与课题,就找寻优质景区目的地、项目筛选评价、导入内容资源包等问题与黄女士展开交流讨论,研究院成员收获颇丰,也期待后续学习培训的开展。
黄静女士与研究院北京团队